像戒烟一样戒掉工作
吸烟的本质
我从不吸烟。事实上我讨厌烟味,对二手烟更是深恶痛绝。大多数从不吸烟的人并不了解吸烟的人为什么吸烟。吸烟的人同样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为什么吸烟。吸烟的本质有两重:生理上是尼古丁成瘾、心理上是吸烟者被社会文化所洗脑认为吸烟有好处: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帮助集中注意力、打发无聊时间等等。尼古丁的戒断发应非常轻微,吸烟的人难以戒烟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英国的 Allen Carr[1] 曾是一个有着 33 年烟龄,每天抽 100 支烟的会计师,在认清吸烟本质后当天即戒烟成功。你没看错,认知被改变后永久戒烟只需要瞬间。
工作的本质
工作的本质,即为什么工作的人认为自己需要工作,也是双重的:物质上提供短暂的财务回报缓解消费渴望,正如吸烟能够短暂缓解尼古丁戒断反应;精神上是工作的人被社会文化洗脑认为工作是普通人人生意义的有效替代品,而这其实是彻底的谎言,与吸烟带给自己好处如出一辙。好消息是,与吸烟相似,停止工作后物质上的戒断反应微乎其微。参考我谈财务自由的文章里提到的香港人,现代社会物质已经充裕到不需要工作也能穿暖吃饱。人们认为停止工作很难,主要原因还是精神上的。社会文化洗脑要你放弃自己所想,乖乖进入消费主义的轮回:按时接盘买房结婚生子,有娃后还要拼娃,继续新一轮循环。应届毕业生心怀理想加入大公司,正如第一次抽烟的年轻人心想:我只是好奇试试,绝不会上瘾。结果是大多数人落入陷阱一辈子难以自拔。对比监狱和公司,前者是身体的牢笼,后者是精神的牢笼。两者拥有三大共同特点:不自由、不信任、同化。社会学家 C. Wright Mills 1951 年出版的著作[2]就已对美国白领阶层的软弱做了深刻剖析。现代社会白领的上班制度就是新时代的奴隶制。普遍从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人的现状更加不容乐观。
批判之批判
有人会说,存在即合理。恰如本质为营销骗局的钻石仍然被广泛采用为结婚的采买物品之一,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似乎无可厚非。非洲部落的女性在成年时行割礼,并且受她们的文化影响视其为理所应当、全然无害的习俗。包括女性在内的部落舆论歧视、谴责未行割礼的成年妇女。如果一个人类学家因为割礼习俗属于文化而认为其毫无批判可言,那就是在犯相对主义错误。如果我们不反诸己身,审视并批判我们自己的文化,则是更大的错误。
戒掉工作难吗?
不难。和戒烟一样,在做好心理建设后是无痛的。我会再写篇文章介绍我的个人经验。
不工作,然后呢?
Linus Torvalds 写下 Linux 内核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工作,而是 Just for Fun[3]。做你想做的,追问自己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你想周游世界,现在就去,不用等到退休[4]。如果你想做自己的产品,下个月就辞掉工作,不用熬十年爬到高管的位置才行动。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这就是世界美妙的地方。